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育婴部 清洁保洁 培训部 新闻知识 在线预约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公司首页>>服务内容>>信息浏览
 培训部
月嫂培训
家庭烹饪培训
家政技能培训
育婴师培训
催乳师培训
 联系方式
 联系人:方主管
 电 话:0571-86408329
 手 机:18969179623 18868828895
 Q Q:1442674570
 网 址:www.hzhljz.com
 地 址:杭州市三里亭池塘庙路222号
 微信二维码
 服务内容
泓力家政育婴师培训服务

育儿嫂即育婴师的培训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以及早期教育四部分。

 

一、职业道德包括

l.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要求育儿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热爱育儿嫂工作,培养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如:

及时更换清洗宝宝的衣服、尿布;全面彻底地进行房间、玩具、衣物、奶具的消毒;与宝宝接触前注意洗净双手;换上干净的鞋子;穿棉质的清洁工作服;每天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做好每天的记录;注意与父母的交流,及时让父母了解宝宝的生长状况、生活习惯等若家长的育儿观念与育婴师的育儿观不一致时,育婴师要注意引导,不可否定或指责家长。

2.热爱婴幼儿,尊重婴幼儿
对待宝宝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和责任心,掌握婴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科学的教育和指导。
站在宝宝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能把宝宝看作”物”,而是看作有想法、有感情、需要交流的人,要与宝宝不断进行情感、语言的交流。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了解《宪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食品卫生法》《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在工作中,遵守信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轻易许诺,对宝宝及其家庭的有关资料保密,保护个人隐私。

 

二、生活照料包括:

㈠饮食:

⒈正确选用配方奶

⑴0-6个月宝宝,应选择含蛋白质较低的婴儿配方奶粉Ⅰ段。这种配方奶专为0-6个月宝贝研制,补充了充足、合适比例的DHA和ARA,接近母乳含量的游离核苷酸和足量的铁,符合这个年龄段宝贝生长发育的需要;

⑵6-12个月宝宝,应选择含蛋白量较高的婴儿配方奶粉Ⅱ段。这种配方奶针对6个月以上宝贝的生长发育需求,补充了充足、适合比例的DHA、ARA、游离核苷酸和足量的铁,可以促进宝贝智力、身体发育,并可预防贫血。有些配方奶还采用葡萄糖聚合体配合乳糖,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不含蔗糖,可避免因嗜吃甜食而导致偏食和虚胖;并采用精制植物油配方,容易消化吸收,提供宝宝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

⑶1-3岁宝宝的配方奶,需要进一步调整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比例,并添加牛黄酸,钙、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以保证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进食很多种食物,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素。配方奶不再是宝贝惟一或主要的营养素来源。 

⒉各月龄段宝宝的辅食添加

宝宝生长发育快,适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补充,同时也可因添加辅食逐渐改变食物的质量,让宝宝胃肠逐渐适应其他食物,为断奶作好准备:

⑴通常情况下,宝宝4个月时就开始添加辅食。每天喂1/4个煮熟的蛋黄,哺喂方法是将蛋黄压碎,分两次混合在牛奶、米汤或奶糕中,以后逐渐增加到1/2个。宝宝6个月时,每天喂1个蛋黄,也可改成蛋花汤或蒸蛋羹;

⑵4-6个月添加的辅食有菜泥、烂米粥、鱼松、蛋羹、香蕉泥、苹果泥、胡萝卜泥、蛋黄泥、豆腐泥、藕粉、米糊、奶糊等,以补充热量、蛋白质、钙、铁、纤维素及维生素A、B、C等;

⑶7-9个月添加的辅食有肉泥、肝泥、豆腐、面片、菜粥、肝泥、鱼肉泥、虾肉泥、碎菜烂粥、烂面条、面包干、小饼干等,以增加热量、动物蛋白质、铁、锌、及维生素A、B等;

⑷10-12个月的宝宝:在前期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可添加麦片粥、肉松饭,用肉、菜、豆沙等制作的小包子、小饺子、小馄饨、龙须面、烂饭、馄饨等等,并逐步把辅食过渡为主食。

⒊为宝宝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⑴建议父母购置至少一套安全健康的宝宝餐具,主要考虑其材质触感是否健康,设计是否适合宝宝小手抓握习惯,是否耐摔;

⑵将宝宝食品放入他专用的碗里,以保证宝宝能得到合适的份额,且摄取合适的数量;

⑶小年龄的宝宝常常边吃边玩。在鼓励宝宝进食时需要很有耐心、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如:大力水手喜欢吃菠菜,所以很有力气哦;这是胡萝卜妈妈,吃了她大灰狼就不敢来捣乱了;把这个吃了带你去看大飞机(当然是要兑现诺言的);把饭菜想象成他喜欢的玩具、卡通人物逗他吃等等;

⑷给宝宝一些可以拿在手里的食品。婴幼儿常常喜欢自己动手吃,父母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并且有所准备去帮助宝宝,让大部分食物进入他的口中。让宝宝自己吃有助于动作的协调性和神经肌肉的发育;

⑸如果宝宝仅仅拿起他喜欢的食品吃,此时应将不同食品混合在一起,让他摄入均衡的营养;

⑹当宝宝开始发出饥饿信号时,应尽快喂食。如果让宝宝长时间等待就会影响他进食并且使他情绪低落,他也有可能会失去食欲;

⑺宝宝睡觉时不要再喂食;

⑻就餐时间应该是放松的、欢快的时刻,不要强迫宝宝进食,这样做会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并可能会降低他的食欲;

⑼保证宝宝不口渴,在餐前或餐中不要提供太多液体食物,这样会影响宝宝食欲;

⑽时刻准备着给宝宝做一些清洁工作,如擦擦嘴、换一个围兜等;

⑾当宝宝吃得很好时要多表扬他,微笑或拥抱他:宝宝真能干/宝宝真了不起;

⑿如果宝宝拒绝某些食物,将食物拿开,稍后再提供。如果宝宝继续拒绝它,则提示宝宝可能真的不喜欢这种食品,应改变烹调方式或食物的味道,以后再试;

⒀在陪着宝宝进食的时候还可以告诉宝宝一些新的词汇和概念,这样做能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如告诉宝宝餐具和食品的名称和颜色、教宝宝区分大小、告诉宝宝不同食物的味道。

㈡饮水

宝宝饮水也是门大学问,宝宝含水量与需水量与成人不同。人体内含水量:成人55%,新生儿80%,0-3岁婴幼儿70%-75%。每日的需水量按体重来说,成人50毫升/公斤,0-1岁婴幼儿150毫升/公斤,1-3岁婴幼儿100毫升/公斤。如果水分不足,容易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要求育儿嫂:

⒈能够正确选择饮用水

无菌,为宝宝选择饮用水应该着重安全、卫生、营养,不含任何霉菌、致病菌、有害放射性物质。饮用水应选择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渗透性和溶解力强,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

营养配比合理,生理负担小。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必需的营养素,宝宝能从长期饮用的水中摄取是最好的补给。特别是离子型的矿物质,人体极易吸收;

口味甘甜,味道好。水中的钙盐和镁盐含量要少,降低水的硬度,入口时有滑腻感。用这样的水来冲调奶粉、米粉等融化快,也不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和其他各种营养成分。

⒉能够培养婴儿的饮水习惯

⑴味道不宜过甜。新生儿喂糖开水浓度以5%~10%为好,成人品尝时在似甜非甜之间;

⑵饮料不能替代白开水。宝宝口渴了,只要给他们喝些白开水就行,偶尔尝尝饮料之类,也最好用白开水冲淡再喝;

⑶不要给宝宝喝冰水。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刺激胃肠,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⑷饭前不要给宝宝喝水。饭前给宝宝喝水会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消化,而且宝宝喝得胀鼓鼓的会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宝宝喝少量水,以增加口腔内唾液分泌,帮助消化;

⑸睡前不要给宝宝喝水。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若在睡前喝水多了,容易遗尿;

⑹久存的开水不宜给宝宝饮用。室温下存放超过三天的饮用水,尤其是保温瓶里的开水,易被细菌污染,并可产生具有毒性的亚硝酸盐。

⒊能够识别婴儿脱水

根据体重的减轻(失水量)及临床表现,将脱水分为三等:

⑴轻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表现在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

⑵中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这时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

⑶重症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前述症征加重,体重减轻、无尿,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有上述特征时,育儿嫂需建议父母请小儿科医师诊治,查明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脱水再对症下药。

⑴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烧、吃不好,而有脱水现象时,一般来说多补充温开水、不冰的天然果汁、清淡的热汤及牛奶类皆可。

温开水的温度要保持在40℃~50℃之间,最简单的测量方法就是将温水滴在手腕内侧,若感觉不烫也不冰,就是最恰当的温开水。通常情况下,小于6个月的婴儿,母乳或配方奶含有宝宝所需的水分,是不太需要额外补充大量水分的。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烧、吃不好引起的轻度脱水则可以补充温开水;

⑵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脱水,常会合并电解质的流失。经医师诊治后,认为是轻度脱水,可以补充电解水,但不推荐运动饮料。电解水可在4小时内慢慢补充,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0c.c.,若宝宝合并发烧,或持续性腹泻时,每公斤体重可多增加10c.c.;如果脱水情况严重时,则需要即刻就医打点滴。

选择适当的食物也可以缓解有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脱水现象,具体做法是:

⑴6个月以下的母乳宝宝,可继续喂养母乳,但有可能因为不舒服,奶量会减少,这时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哺喂;

⑵6个月以下的配方奶宝宝,可暂时换为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俗称止泻奶粉);

⑶6个月-1岁的宝宝,大部分已开始会吃辅食,除了可选用无乳糖婴儿奶粉及电解水外,也可喂食稀饭、原味婴儿米粉或原味婴儿麦粉;

⑷1岁以上的宝宝,除了可选用无乳糖婴儿奶粉及电解水外,也可喂食稀饭、白吐司、白馒头、清淡的水煮面条及去油鸡汤,但不可喂食鲜奶或脱脂奶粉。

㈢睡眠二便三浴

⒈能够纠正宝宝睡眠的不良习惯

⑴最好能够保证孩子每天不少于12小时的睡眠时间;

⑵白天孩子不好好睡觉,可将它睡觉的时间进行一下调整,比如早上7点起床,上午可带他出去玩玩,中午11点钟吃午饭,然后睡觉,保证午睡时间2~3小时,上午孩子玩累了,自然中午就睡得好。下午睡醒觉之后,可再带宝宝出去玩一会儿,晚上睡觉时间在9~10小时即可;

⑶白天睡觉,晚上不好好睡的话,白天尽量多陪宝宝游戏玩耍,细心观察宝宝的举动,到吃饭喝奶或者把尿、户外活动的时间就要把宝宝叫醒,以调节宝宝不良的睡眠习惯,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提是要保证宝宝正常的睡眠时间。如果到晚上宝宝有睡意,就多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喂宝宝喝点牛奶,慢慢地,宝宝就会甜甜地入睡了!

⒉能够纠正宝宝二便的不良习惯

⑴如果宝宝对纸尿布依赖感太强,需要通过把尿过渡到坐便;

⑵如果宝宝按要求做了,要适当给予表扬鼓励

⒊能够安排三浴锻炼

宝宝开展“三浴”锻炼,持之以恒,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对宝宝健康成长,乃至终生都有好处。

⑴空气浴

空气浴可以提高婴幼儿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敏度,增强体温调节功能,以适应气温变化,增强对寒冷的适应性。同时还可增强皮肤的呼吸作用,从新鲜空气中吸入较多的氧气,抑制一些细菌生长,防止感冒。

空气浴的具体方法是,让婴儿裸体或穿单薄、肥大、透气的衣服,使皮肤广泛地接触空气,未满月的婴儿,可在20-24摄氏度的室内进行。每次空气浴的时间,可从开始时的几分钟,逐渐延长到10-15最长可达2-3小时。空气浴最好从夏季开始,逐渐过渡到秋、冬节,可与各种活动如游戏、体操、走路结合起来。当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不宜在阳光直接照射下进行空气浴。婴幼儿在气温14摄氏度以下,较大幼儿在气温12摄氏度以下,不宜进行空气浴。在整个空气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皮肤发紫、面色苍白、发凉,立即停止锻炼。

⑵日光浴

日光浴是预防佝偻病的主要措施,婴儿满月后即可进行。夏季可裸体,头带白帽;春秋季气温在20-24摄氏度时穿短衣裤;冬天可穿不太厚的棉衣,暴露头面部及手臂。夏季可在树下或凉棚下,避免直接暴晒。南方以上午8-10时,北方以上午9-ll时进行为宜。春秋季可在上午10-12时进行。开始时间宜短,l-2分钟即可。如果无不适反应,可逐渐延长时间,每次增加1-2分钟,3岁以内婴幼儿每次不宜超过15-30分钟。

空腹或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日光浴。日光浴后应及时补充水分;注意观察日光浴时孩子的反应,如发现满头大汗、面红或有皮疹、精神委靡等现象,应立即停止锻炼。

⑶水浴

水浴是指用水洗脸、洗脚、擦身或淋浴、冲洗等。水浴可清洁皮肤,预防皮肤病,提高大脑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体质。

新生儿及婴儿宜行温水浴,室温20摄氏度以上,水温37-37.5摄氏度,在水中的时间为7-12分钟,同时可不断加温水,以保持其温度。每次浴后可用较凉的水(33-35摄氏度)冲淋,随即擦干,用干的温毛巾包裹小儿。擦浴者,以软毛巾蘸水轮流擦婴儿左右上肢、下肢、胸、腋及背部等部位,注意动作轻柔,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再穿上衣服,整个过程约5-6分钟。

周岁以后的幼儿除温水浴外,夏季还可用冷水淋浴。水温从33-35摄氏度左右开始,以后每2-3天降低1摄氏度。较小的幼儿水温可降至26-28摄氏度,较大的幼儿可降至22-24摄氏度。可用冷水冲淋全身,但不要冲淋头部。冲淋时间约20-40秒。冲淋后即用干毛巾吸干水分,再进行干探,使皮肤发红,淋浴时一般宜在餐前或午睡后进行。

游泳是水浴的一种好方式,适宜于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增强孩子的肌力和心肺功能,防止感冒。宜从夏季开始,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冬泳,但必须注意安全。

㈣卫生居室四具

⒈重视婴幼儿及个人卫生

⑴要选择新鲜不变质的食品,不给宝宝吃隔夜饭菜和变质的食物;

⑵选用半成品或者熟食时,应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⑶宝宝的餐具应彻底清洁和加热消毒;

⑷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减少肠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⑸注意个人卫生,切忌用口给宝宝喂食食物。

⒉保持居室卫生及活动空间的方法

由于宝宝从母体里带来的免疫力基本消耗掉了,这样就很难抵御外界细菌或病毒的侵扰,所以,对这个月的宝宝来说,生活环境的要求主要是清洁与卫生。

⑴注意宝宝居室内空气的新鲜

防止煤气炉、液化石油气灶、做饭时产生的油烟等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这些足以构成对宝宝眼睛和呼吸道的损害,为了减少室内污染,宝宝的居室最好离厨房远一点;在尽量把宝宝的房间整理干净的基础上,还要随时保持室内的下水道的通畅,要及时清理堆积的污水、污物;夏天还要防止蚊子、苍蝇等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使用湿布来清洁宝宝的居室,避免扬尘;

新装修的房间不适宜宝宝居住:现代装潢材料如合成板材、油漆涂料等,均含有苯和甲醛之类的挥发物质,使室内空气浑浊,对人呼吸道有很大刺激,并可危及皮肤、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

⑵要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婴幼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冬季的温度以18~21℃为合适,夏季以25℃为宜,相对湿度不高于70%;活动室内可以悬挂或张贴几幅颜色鲜艳的图片,让宝宝的活动更有兴趣,并可刺激宝宝视神经的发育;活动室还要保持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因为新鲜空气中所含氧气多,人体内有充分的氧气,才能对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进行氧化,促进新陈代谢;在活动室内,凡是宝宝站起来能够得着的地方,不要放置任何危险物品,电器及其插座,都要加以安全防护,以防宝宝伸手去抓时造成危险。

 

㈤四具的消毒

婴幼儿的抵抗疾病能力弱,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对各种疾病容易感染,因此保持婴幼儿的卧具、餐具、玩具、家具的清洁,做好消毒工作,预防疾病,是保护易感婴幼儿的有效措施,能够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⒈消毒工作的类型

⑴清洁

消除物品表面或手上的一切污物。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如擦洗家具、洗手等。

⑵消毒

消除或杀灭环境中除细菌性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消毒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日常生活中也有较大应用,如给玩具消毒、注射前的皮肤消毒等。

⑶灭菌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处理过程。主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发生传染病时。

⒉常用消毒方法

⑴物理消毒法

①煮沸消毒法

适用范围为餐具、服装、被单等不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并盖上盖子。当水沸时开始计时,持续15-30分钟。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的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亦可用0.5%的肥皂水或1%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

②日光暴晒法

适用范围:被褥、床垫、毛毯、书籍等物品。

操作方法: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作用,具有一定的杀菌力。将被褥、床垫、毛毯、书籍等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暴晒6小时,定时翻动,使物体各表面均受到日光照射。

③熏蒸法

通过药物的蒸发达到消毒的目的,如用过氧乙酸。

⑵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干扰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的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菌膜的结构,达到灭菌的作用。

①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适用范围:餐具、服装、污染的生活用品等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②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适用范围:家具表面的消毒

操作方法: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静置10~20分钟,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③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适用范围:室内空气、居家表现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操作方法: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

注意事项:喷雾顺序宜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戴用防护口罩和眼镜,并将食品、食具及衣服等物收放好。

⒊常用消毒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按照消毒功能,分为低效、中效和高效,分别有不同的产品。低效化学消毒剂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真菌,不杀灭细菌芽孢、结核菌病毒。主要产品有新洁尔美;中效化学消毒剂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结核病毒,但不杀灭细菌芽孢。主要产品有碘伏、乙醇;高效化学消毒剂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病菌和细菌芽孢。主要产品有过氧乙酸、爱尔施泡腾片等。

⒋家庭常用的消毒剂有:

⑴漂白粉

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溶于水,在光照、热、潮湿环境中极易分解。漂白粉含有效氯25%左右。每升高10℃,杀菌时间可缩短50-60%。用漂白粉配制水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液。漂白粉干粉可用于地面和人、畜排泄物的消毒,其水溶液可用于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用具擦拭消毒等。

注意事项:要注意漂白粉对织物的漂白作用和对各类物品如金属制品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漂白粉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⑵过氧乙酸

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温度在0℃以下时,仍可保持活性。其杀菌作用强弱的顺序为细菌敏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溶液可用0.1%,1-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0.5%的过氧乙酸5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分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可用于浸泡餐具、便器、体温计及双手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克/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芽孢,可用于墙壁、地板、家具消毒。

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配制的稀溶液应盛于塑料容器中,避免接触金属物。

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工作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应放置1~2小时,待残留在物体表面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

⑶碘伏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刺激性小,毒性低,无腐蚀性(除银、铝和二价合金)和性质稳定、便于贮存等优点,而且碘伏的颜色深浅与杀菌作用成正比,便于判断其杀菌能力。

影响因素:碘伏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杀菌效果最佳,软水和硬水均可用来配制碘伏溶液。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的影响明显比氯小,温度超过40℃可使其成为碘蒸气。

注意事项:稀释不稳定,2天后有效碘可降低50%,因此宜在使用前配制,避免接触银、铝制品。在用于皮肤消毒时,对碘过敏者及粘膜感组织需慎重。

⒌注意事项:

⑴正确选择购买消毒剂,要购买国家(省级)卫生部门批准,带有卫消字的腐蚀性小的消毒用品。最好现买现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⑵科学使用各种消毒剂,避免影响婴幼儿身体和损害被消毒用品。各种消毒剂,化学成分不同,消毒对象也不同,必须严格按要求,使用方法规定配比进行操作;

⑶保存消毒液时,不要放在温度较高和直接日晒的地方;

⑷除了消毒预防措施外,仍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等良好习惯更重要。

⒍日常生活中的消毒

⑴餐具、奶具的消毒

①用刷子清除奶液,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净。把洗净的奶瓶放入装满令水的锅中,水须没过奶瓶,放在火上煮,在水开后煮沸10分钟。用长柄钳取出奶瓶放置在消毒过的地方,盖上干净纱布备用;

②用流动自来水洗净餐具,然后放入锅中煮沸10分钟。

⑵玩具、图书的清洁和消毒

①婴幼儿玩具必须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玩具。不仅其安全性达标,而且还要符合卫生标准,不携带细菌、病毒,易于清洗。

根据玩具不同的材质和类别,清洗消毒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毛绒玩具:可使用婴幼儿专用的洗衣液进行消毒。最好手洗毛绒玩具,充分漂清后在向阳通风处悬挂晾干,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塑胶玩具:塑胶玩具与奶瓶的材质相近,可以用婴儿专用的奶瓶清洗液来清洁它们。在干净的婴儿浴盆或家庭浴缸内注入清水,放入塑胶玩具,用干净的毛刷蘸取婴儿专用的奶瓶清洁液刷洗塑胶玩具,然后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干净,放在网兜内悬挂晾干,也可以放入干净透气的塑料篮筐内自然风干,且要日晒和通风;

固齿玩具:固齿玩具的清洁消毒要严格一些,有些固齿玩具都可以用消毒奶瓶的方式来消毒:在刷洗奶瓶时,可以同时用奶瓶刷和奶瓶清洁液把固齿玩具也刷洗干净,然后与奶瓶一同放入奶瓶消毒锅内用高温蒸汽消毒。不能用高温消毒的固齿玩具也可以放入家庭用的餐具消毒柜,用紫外线和臭氧来消毒;

木制玩具:在清洁木制玩具时,先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蘸取奶瓶清洁液擦拭木制玩具的表面,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把木制玩具表面的水珠抹净,每件分开摆放在清洁的平面上晾干,晾晒时还要翻动一下,让不同的侧面都能充分干燥;

电动玩具:电动玩具在清洁前要先拆下电池,然后用洁净的湿布擦拭。想彻底消毒电动玩具,可以从药店购买无菌纱布蘸取75%医用酒精来擦拭表面,等酒精完全挥发殆尽后再给婴幼儿玩;

户外玩具:有些家庭在庭院里为婴幼儿安放了秋千、滑梯等户外玩具。这类玩具用干净的布块或毛巾、肥皂、水来清洁就行了。如果想彻底消毒户外玩具,可以用干净的布块或毛巾蘸取75%医用酒精来擦拭。

②图书需要在通风处晾晒,婴幼儿用布质图书要能够清洗。

⑶衣服、毛巾、床上用品等清洁和消毒

①准备多套婴幼儿服装,便于更换;根据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毛巾,适当备用几条,每天清洗消毒。被婴幼儿污染的衣被、毛巾、床上用品需要先清除污物后再进行清洗。

②保证每财清洁和晾晒一次被褥、床垫,在阳光下暴晒消毒杀菌,驱除异味。夏天每天擦洗席子。清洗床上用品时,先拆开枕套、被套,换下床单,注意床上有无玩具或其他污物,并且不随意抖动,防止污物漂开、落下。然后将枕套、被套和床单用热水或温水浸泡后,再使用适量肥皂清洗,过水漂清。

③每天用清洁的湿布擦婴幼儿床时,用热水或温水,按照从前向后、从上向下顺序擦洗婴幼儿床。如果发生传染病需要根据要求消毒。

⑷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由于婴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刺激,适应性较低,容易吸收生活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呼吸道黏膜嫩,较容易受空气污浊影响,免疫能力较成人低,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①经常通风:每半天开窗通风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界温度越低,通风效果越好。冬季要避免门窗紧闭,坚持定时通风换气。

②注意绿化:在室内栽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温湿度,灭毒杀菌,植物叶面上成千上万的纤毛,能够截留对人体有害的飘尘和细菌等颗粒物,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

③定期扫除:尘土是病菌落脚的地点,是病菌的载体,室内空气的清洁度与尘土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⒎预防性消毒方法

婴幼儿的疾病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一旦有人患了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或病毒不是直接引起发病,而是经历生长、繁殖和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然后发病。由于患者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都会把细菌或病毒传染给别人,而婴幼儿抵抗疾病能力较弱,对各种疾病容易感染。所以,一旦发现环境中出现传染病,除了尽量避免让婴幼儿接触,以减少受感染机会外,还需要及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⑴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婴幼儿容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水痘、麻疹、猩红热和流脑、流感等。一旦发现上述情况,或处在发病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

①定时开窗通风:水痘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需通风3小时;麻疹病毒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在流通的空气中或日光中经半小时即被杀死,但要注意室内保暖;

②熏蒸消毒:猩红热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可用食醋熏蒸消毒。取食醋50毫升,加等量水,倒入容器中。关好门窗,煮沸食醋,待完全蒸发后半小时开窗通风换气;

③喷雾消毒:采用药物性喷雾制剂,对空气进行消毒。

⑵肠道疾病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婴幼儿容易感染的肠道疾病主要有肝炎、菌痢等。若患肠道传染病,对病人所接触过的物品,如床、桌椅、玩具等均应消毒,尤其是以便盆、马桶,更应彻底消毒:

①食具、水杯煮沸消毒;

②家具、玩具可用25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③被褥、衣服可用在日光下暴晒4~6小时;

④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

⑤便盆用50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㈥包裹孩子和穿脱衣服

⒈抱起婴幼儿的正确姿势

⑴不要伸展手臂去抱,在抱起宝宝之前先使宝宝靠近你的胸口,这样可以省很多力气。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提着一桶水,使它远离自己的身体要比使它靠近自己时难提得多;

⑵当你要把宝宝从婴儿床中抱起来时,把婴儿床向你倾斜,并把宝宝拖过来,而不是直接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

⑶从地板上或者其他低处抱起宝宝时要屈膝,但不要弯腰,然后下蹲,利用腿部肌肉把孩子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收紧腹部肌肉。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腰部用力,又可以防止背部拉伤;

⑷为避免因为哺乳而产生背部疼痛,哺乳时要让宝宝靠近乳房,而不要俯下身子。喂宝宝时要坐在直背椅上,不要坐在软沙发上。

⒉正确包裹孩子

中国有个传统,那就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被包成个严严整整,结结实实的“蜡烛包”有的还要在包被外系上绳子,让孩子这样可以防止由佝偻病形成的罗圈腿。

首先“蜡烛包”把孩子包得严实,手脚都不能动,不利于孩子的运动机能发育。人们都会注意到,刚出生的婴儿双腿并非像大人那样总是伸得很直,而是弯曲得呈屈曲状。这是婴儿阶段的一种正常状态。当他们自由地躺在床上时,小手小脚就会乱踢乱蹬。哪怕当他们还在母腹中时,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快乐的运动;

蜡烛包加带子可以防止佝偻病“罗圈腿”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佝偻病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钙吸收不良,造成骨骼钙化不好,结果出现了腿变形;

“蜡烛包”不仅限制了婴儿肢体的自由活动,影响发育,容易造成脐部、皮肤感染,而且还有可能诱发髋关节脱位,这是一个需要石膏固定治疗的外科疾病,会给3岁以下小儿带来许多痛苦。

正确的包裹方法是:让宝宝的双腿叉开,处于像青蛙腿样(髋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势,或用髋外展尿不湿包上后,外面再松松地裹上毛毯等,以防孩子受凉。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自由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治愈一部分轻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儿。小儿不是蜡烛,捆绑是不能使之成型的。只有采用正确方法,才能使宝宝健康而且体形美。

⒊正确地为婴幼儿选择合适的衣物

⑴不同月龄的宝宝穿衣有讲究,需要为宝宝挑选适合他生长发育特点的衣物:

①0~1个月的宝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吃和睡的交替过程中的,他们娇嫩柔弱,生长发育迅速,吃奶、睡觉时容易出汗。需要安全、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穿脱方便,棉质对襟衫是最合适这个月龄段宝宝的贴身内衣;将前面开脱的连衣裤作为外套也是不错的选择,既方便爸爸妈妈抱宝宝,也方便给宝宝换尿布;

②2~3个月的宝宝:手脚开始“活络”起来,小手抓握,小脚蹬踢,他还会在你的帮助下试着学习翻身,活动量比新生儿阶段增加了不少。这时仍然需要安全、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因为宝宝的活动量增加了,衣裤要适于手脚的活动。短上衣,开裆裤都是合适这个月龄段宝宝的衣物。给宝宝穿连衣裤的话,要挑选宽松的。使用尿布的时候,尿布腰口要低于宝宝的肚脐,以免尿液、粪便沾污肚脐,引起感染;

③4~6个月的宝宝:活动量增大,颈部力量增强,他学会了翻身,甚至可以依靠着东西坐起来,活动给他带来无限的快乐。宝宝还喜欢把一切东西放到嘴巴里尝尝。出牙阶段,宝宝还会流口水。安全的衣服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尤其重要。衣物上不要有多余的突出的装饰硬物,以防宝宝把它扯下来塞进嘴里。宝宝适合穿容易穿脱的棉质上衣和开裆裤,在这个月龄段,宽松的开裆裤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地活动双腿;

④7~9个月的宝宝:活动量继续增大,大动作能力突飞猛进,在学会翻身、坐等动作后,他开始学习爬行。爬行扩大了宝宝的活动范围,开阔了宝宝的视野。因为活动量的增加,宝宝出汗较多,需要更加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爬行期宝宝可以穿上下装分开的衣物。合身的开裆裤比宽松的更有利于宝宝学习爬行。裤装比裙装更有利于活动,也更能保护宝宝不受肌肤外伤。

⑤10~12个月的宝宝:学步期活动能力越来越强,衣物应更适于活动。学步期宝宝容易摔跤,衣物的安全仍然很重要。舒适的背带裤、棉质衬衣非常适合宝宝。衣物上不能有尖锐的、突出的硬物。宝宝可以穿学步鞋或学步袜(鞋底或袜底有增加摩擦力的设计),帮助学习走路,保护双脚。带宝宝外出活动,可以让他试试满裆裤,穿满裆裤活动起来更方便,还可以保护他的小屁股。

⑵正确地给宝宝穿裤子

首先应穿上衣和裤子分开的衣服,腰间不能束得太紧,但衣服的皱折也不能太多,压在宝宝的腰下面,会让他十分难受;其次衣服不能太厚,如果衣服厚,那么宝宝活动起来会感到很吃力,受到限制后他会十分烦躁而且情绪不好。

⑶宝宝小衣服的存放

宝宝的服装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存放时不能接触樟脑球;

应放在固定的地方。

小儿切莫盲目添衣 :

⑷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①衣服不是越多越好:体温调节中枢是受到外界温度的不断变化刺激下得到提高的。穿衣过多,会影响小儿皮肤血管收缩影响正常功能,降低皮肤控制血流量,降低调节散热和抵御低温的能力;出汗过多,汗液浸湿衣服,使衣服的热传导提高,如果风一吹,体温就会迅速下降,容易引起脱水甚至虚脱,“越捂越容易感冒”;

②外出特别是秋季一定得带上外套和长裤,即使只是前往距离很近的地方,但要经过短暂的户外道路,也应给宝宝做好防风保暖的工作;

③宝宝的衣着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帽子。帽子的功能很多,白天可以遮阳,天凉了可以保暖、保护头皮;

④回家后不急着脱外套:从外面回家后,先别急着给宝宝脱外套,毕竟婴儿适应温度的能力不及大人,还是应该先让宝宝稍微适应一下室内的温度;

特别提醒:如果外面下着毛毛雨,即使宝宝的衣服只是稍微有点打湿了,回家后仍应立即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宝宝感冒。

⑸给宝宝穿衣需灵活机动

由于宝宝还不会用说话表达他们的冷热感觉,因此他们用手脚去提醒妈妈,大人不妨经常触摸宝宝的四肢,如果是温温的,就表示宝宝现在对温度是感到舒服的;如果摸起来凉凉的,或者是手脚皮肤呈现花花的犹如蕾丝般的花纹,那就该给宝宝加衣服了。

⑹背脊凉热决定穿衣

0-2个月的宝宝,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完善,最好比大人多穿件衣服;2个月以上的宝宝相对要好动些,所以最好比大人少穿件衣服。妈妈可以时常用手摸摸宝宝的背部,确认他有没有出汗,这是衡量宝宝穿着是否合适的好办法:

如果宝宝的背脊靠近脖子的地方是凉的,就是冷了,要加衣服;如果是潮热的,或者冰凉但是有汗,就是热了,要减衣服;如果干爽温暖,那就是正好。

⑺一件厚衣不如几件薄衣

通常小宝宝躯干部分很温热,可是四肢却冷冰冰的,温度有时相差3℃-5℃。这是因为宝宝的四肢暴露在外时间较多,加上四肢较其它部位温度低。所以改善的方法是:不要让宝宝穿太厚的衣服,而是多穿几件薄衣服,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会形成隔绝冷空气层,达到保暖作用。

⑻别让腹部悟热尿布

换尿布是在冬季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新生儿排尿很勤,更换尿布次数较多。如果把尿布盖在宝宝腹部,而尿布的温度明显低于宝宝腹部温度,一天十几次更换尿布,宝宝不断用他们的腹部捂暖凉尿布,容易受凉。所以衣服最好选分体款式的宝宝服,连体的也要选换尿布时肚皮处不用打开的那种,免得宝宝受凉。

⑼洗澡后别马上穿衣

刚洗完澡后,要用浴巾将宝宝的身体拭干,之后别马上穿衣服,由于洗完澡后宝宝的体温特别高,马上穿衣服会使他患上小儿汗症。所以,要等宝宝的体温降下来后再给他穿上衣服。

⑽小贴士

①不要给宝宝穿化纤衣服,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气感;

②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或绒衣,虽然它可抵御风寒,但容易引起颈部痊痒及等麻疹;

③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羽绒服,因它可诱发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及支气管痉挛。

 

三、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包括:

㈠生长监测

能够正确记录婴儿生长发育曲线和使用生长监测图,并对婴儿生长发育进行纵向监测及营养计算和干预:

⒈生长发育曲线图是监测孩子发育最好的工具。定期把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数字记录在生长发育曲线表里,把描出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很快就能评估孩子的成长是不是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是不是匀速顺时增长;

⒉曲线突然发生增减时一定要密切注意,必要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

⒊不要忽略 BMI 曲线。BMI 曲线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 (BMI= 体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 建立的,用来评估宝宝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监控宝宝的体形是否适中。

㈡预防接种

能够对接种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⒈正确对待接种反应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引起发热、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这类反应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这是由疫苗本身的性质引起的(各种疫苗均可引起),多为一过性的,不会造成组织器官不可恢复的损伤。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一般2-3天可自行恢复;对于反应较强的个体亦可单纯对症治疗,如降温或局部热敷等;

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的无菌化脓;接种乙脑、麻疹等疫苗后出现皮疹、颜面部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接种某些活疫苗造成感染扩散等。这类反应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很严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受种者体质有密切关系,过敏体质者或免疫缺陷者往往更容易发生,这在广泛的预防种中是一种正常现象;

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宝宝家长主动向医生提供个体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来减少上述两类反应的发生。同时,要告知宝宝家长应正确认识接种的异常反应,一旦发生应正确处理,及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减小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⒉注射疫苗后的常见反应以及处理措施

⑴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⑵发热

代表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㈢常见疾病护理

⒈常见疾病

⑴痱子: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室内通风差,穿衣服过紧,皮肤不清洁使汗腺孔被堵塞,汗液排泄不畅所致。及时换下婴儿身上沾有汗渍的衣服,一天洗几次澡,这样婴儿就不会长痱子了。婴儿夏季的衣服是很重要的,夏季炎热,应穿吸水性好的薄棉布,而且衣服要宽松,热量被散发出来,汗水被棉布衣服吸去自然不易长痱子;

⑵发烧:假如宝宝的体温腋下在37度以上属异常,可以先观察孩子,做物理降温,要让他多喝些水或果汁。假如宝宝的体温非常高的话,用湿布帮宝宝擦身体,房间保持在摄氏29度左右,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及注意补充营养和水份。超过了38.5度就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或去看医生;

⑶感冒:如宝宝感冒还伴有呕吐或高热,就必须带他去看医生了。不要让感冒的宝宝到户外活动,避免室内穿堂风。别穿得太多或太少,以保持正常体温为宜。未经医生同意不可自行乱用鼻滴剂,以免加重症状;

⑷呕吐:如宝宝不断呕吐,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对宝宝不断的呕吐和腹痛加以留意;当宝宝摔倒或碰撞头部后开始呕吐,更应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

⑸鼻塞:半个月左右的小宝宝,鼻子常常会哼哧哼哧地不通气,通常这既不是病症,更不是感冒。最好让小宝宝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等待自然好转。千万不要拿成人用的滴鼻药水给宝宝用;

⑹咳嗽:晚上睡眠时咳嗽,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枕头垫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返流到气管引起咳嗽,影响睡眠,这样也可使小儿感到舒服些,缓解呼吸困难;咳嗽得很厉害时不宜玩耍得太疲劳,不然会加重咳嗽。注意身体保暖,尤其是脚心和头顶部不要受凉,以免反射性地使呼吸道抵抗力更为下降。但是也不要让小儿身体过热,衣服被汗水浸湿后更容易引起咳嗽;

⑺腹泻:不要随便给孩子用止泻药与消炎药,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查查腹泻的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腹泻的治疗并不复杂,对于感染性的腹泻,最主要是采取抗感染治疗,其次就是止泻,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和益生菌来调节正常菌群。至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一般5-7天的病程就能自愈。不论什么原因引起腹泻,关键是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

⑻肺炎: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病儿休息。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肺炎患儿常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

⒉生病时期饮食“宜”与“忌”

⑴发热:发热时,患儿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盐分和水分大量流失,因而治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排出。

宜:发热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宜少量多餐。疾病急性期,宝宝食欲差,最好喂以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恢复期或退热期,可调配半流质食物,如营养米粉、肉末菜粥、面片汤、鸡蛋羹等;退烧后,可选择稀饭、面条、新鲜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

忌:肉类、鸡蛋等难以消化的荤腥食物,应少吃。

咳嗽: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常引起经久难愈的咳嗽、⑵咳痰

宜:给咳嗽的宝宝多喝白开水,对病情大有裨益。梨有清热化痰、健脾、养肺的功效,可以多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易消化的汤、牛奶等流质或鸡蛋羹、面条等半流质食物,新鲜蔬果如大白菜、菠菜、萝卜、西红柿等,既易消化,又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忌:带鱼、蟹、虾、肥肉等海味、油腻或过咸、过甜的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冷饮或生姜、大蒜、胡椒、葱、韭菜、辣椒等食物使咳嗽加重。苹果、香蕉、橘子、葡萄及冰糖蒸梨等过甜或过酸的食物,也不宜给孩子吃。同时,含油脂较多的花生、瓜子、巧克力等,容易滋生痰液,少吃为佳。

⑶哮喘

哮喘是由于毛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内黏膜水肿和黏性分泌液增多所致。有的患儿由于哮喘反复发作,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吸收及肺功能相对较差,因此,饮食上的调理尤为重要。

宜:哮喘患儿的饮食以清淡为宜,瘦肉、鸡蛋、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补充营养,应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新鲜大白菜、萝卜、西红柿、橘子等,有助于修复因哮喘而受到损害的肺泡,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橘子、梨、柿子、杏、罗汉果、芥菜、藕、枣等,有化痰健脾功效,均宜适当进食。

忌:海虾、蟹、带鱼等海腥食物,很可能是哮喘的过敏原,所以不宜给患儿进食。同样道理,过甜、冷冻、辛辣刺激性食物,对哮喘患儿也不适宜。

⑷腹泻:腹泻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宜:首先,家长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适当减少喂食次数和每餐的摄入量,以减轻宝宝的胃肠负担。可给宝宝喂少量盐水、米汤、淡茶水;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进食面片汤、米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牛奶、甜食、豆制品等会使肠蠕动增加,引起肠胀气,并加剧腹泻,因此,该类食物腹泻患儿不宜进食。香蕉、梨、菠菜、西瓜、白菜、红薯等富含纤维素的蔬果可促进肠道蠕动;而辛辣类食品均需戒食。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尽量少食鸡蛋、奶类及肉类食物。

⑸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以致干结、排出困难。

宜:让宝宝多饮水,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芹菜、韭菜、萝卜及苹果、香蕉等,可刺激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饮食当以清淡、稀软为主,可适当食用一些油而不腻的食品,在牛奶中加入适量蜂蜜,也是一个好办法。但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蜂蜜。

忌:辛辣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肥肉、虾蟹等),容易使食物滞留肠道,应尽量少吃。

⑹盗汗:指当小儿睡眠时,全身或某部位会大量出汗。
宜:盗汗症患儿体质偏虚,故宜选择滋补型食物,如羊肉、鹌鹑、猪肝、兔肉、黄鳝、桂圆、核桃、黑木耳、大枣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蔬菜、水果等滋润食品也可多食。

忌:辣椒、辣酱、韭菜、大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则不宜进食。

⒊服西药,饮食也有讲究

⑴服用阿司匹林、退热净、布洛芬等退热药时,就不能同时进食甜食,因为甜食中的糖分会抑制这类药物的吸收。

⑵服维生素C时,忌食猪肝,因猪肝中丰富的铜会使维生素C氧化失效。

⑶服用红霉素、灭滴灵等消炎药时,不应与牛奶、豆制品、乳制品、猪骨汤、蟹、鳖、海带、咸鱼、花生、核桃仁、葵花子等一同食用,因这些食品中含有的钙、铁、磷会与药物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药效。

⑷服用痢特灵、异烟肼时,则应忌食巧克力、酸奶及腌制品等含酪氨酸的食品和饮料。

⑸服用地塞米松、强的松、保泰松等激素类药物时,就要尽量少吃盐,以免引起水肿。

⑹用氨茶碱止喘时,同吃乳制品、豆制品及鸡、牛、鱼虾、动物内脏等高蛋白食物,会降低药效。

⑺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开瑞坦等抗过敏时,奶酪、鱼、猪肉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就不宜同吃,否则,食物的代谢产物会妨碍抗过敏作用。

⑻用西米替丁等抗酸剂时,要忌食过酸或过甜的食物,以免增加胃酸,令药效削减。

⑼给贫血宝宝补铁时,同服含脂量过高的食物,会影响铁剂吸收,而花生仁、芝麻酱、葵花子、核桃、海带、动物肝脏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也会削减铁的吸收,故均应错开或避免食用。

⒋给宝宝用药的五项注意

⑴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宝宝用的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例如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儿童血尿。小儿尤其要注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症和溶血。

⑵联合用药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宝宝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⑶用药剂量严格计算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 妈妈同时应注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使用阿苯片退烧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减少。

⑷营养药不可滥用

宝宝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 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医生适当补充。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临床显示,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

⑸喂药方法要适当

小儿一般都不喜欢服用药物,家长不应该捏着宝宝的鼻子、甚至是掰开嘴强灌,也不能在小儿睡熟的时候、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
对大孩子应说服讲道理;喂小孩子可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婴儿除可将药研粉溶入糖水外,还可将药粉附着于奶嘴上,使药物与奶水一起服下。

㈣预防铅中毒

⒈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⑴急性中毒病儿

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呈白色奶块状(铅在胃内生成白色氯化铅),腹痛,出汗,烦躁,拒食等;

当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脑病时,突然出现顽固性呕吐(可为喷射性),并伴有呼吸、脉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厥,昏迷等;此时可有血压增高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婴儿前囟饱满,甚至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重症铅中毒常有阵发性腹绞痛,并可发生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等;

少数有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病儿大都不发热或仅微热。病期较长的患者并有贫血,面容呈灰色(铅容),伴心悸、气促、乏力等。

⑵慢性铅中毒患儿

多见于2—3岁以后的患儿,一般从摄毒至出现症状约3—6月。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以至丧失等,但无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此类慢性脑病可以是急性脑病的后遗症或与经常摄入过量的铅有关。铅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中的癫痫样发作和行为改变到青春期可以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仍然持续存在;重症病例可有失明和偏瘫。

⒉铅中毒的致病因素

婴幼儿是铅侵犯的最弱的人群,引起铅中毒的概率远远大于成人,其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发育不完善,对铅的吸收率大于成人的5倍。铅中毒破坏了婴幼儿的造血系统,使铅沉着在骨骼上,因此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由于婴幼儿血脑屏障具有高度的通透性,年龄越小,对铅的通透性越高,在相同的条件下,铅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婴幼儿是成人的18倍。因为铅对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和力,因此铅中毒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孩子智力低下。同时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由于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是特别明显,人们往往忽略了婴幼儿中毒的实际状况。引起宝宝铅中毒的因素很多:

⑴胎儿会吸收母亲摄入的和从骨骼中释放出的大量的铅,使得孩子未出生就受到铅的损害;

⑵吸吮母亲涂有含铅化妆品的皮肤,或者吸吮母亲铅污染的乳汁;

⑶宝宝用的含铅的爽身粉,啃食含铅涂料的玩具和物品;

⑷进食含铅的膨化食品、松花蛋和用劣质的搪瓷、釉质蒸煮的食品;

⑸尤其是生活在铅污染的环境中,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铅中毒。

⒊铅中毒的防治

⑴铅中毒诊断依照血铅水平分为5级:

Ⅰ级:血铅<0.483微摩尔/升(10微克/分升),相对安全(已有胚胎发育毒性,孕妇容易流产);

Ⅱ级:血铅0.483~0.9177微摩尔/升(10~19微克/分升),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级:血铅0.966~2.1252微摩尔/升(20~44微克/分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下降或体格发育迟缓;

Ⅳ级:血铅2.125 2~3.32微摩尔/升(44~69微克/分升),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有攻击行为、运动失调、视力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级:血铅>3.381微摩尔/升(70微克/分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头痛、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

⑵对于铅中毒必须进行防治

①不要带孩子到汽车众多的马路上去玩,尽量去空旷的、有绿色植物的场地上;

②勤洗手,不要养成孩子啃食异物或吃手的习惯;

③不吃含铅的食品,不用含铅的用品;

④水果、蔬菜清洗干净后进食,水果尽量要削皮再食用;

⑤多喝牛奶,增强铁、锌、硒、铜、镁以及纤维素的摄入,以减少铅的吸收;

⑥家庭装修要用环保材料,减少家庭中的铅污染;

⑦如果孩子近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拍头、腹泻、贫血或通过末梢血查出铅中毒,一定要去驱铅专业门诊就诊,不要自己乱用药,以防出现意外。

 

四、早期教育包括:

㈠动作技能训练

⒈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大运动训练

大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尽早掌握运动技巧,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但凡事应有度,切勿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宝宝喜欢则继续,宝宝不喜欢就立即停止训练”的原则。身体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细心的呵护,可以根据宝宝发育的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大动作训练:

⑴抬头练习:对一个月内的宝宝进行训练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在宝宝头顶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一开始吸引宝宝抬头,逐渐可以达到让宝宝抬头挺胸的效果。每次练习可根据宝宝情绪控制在3-10分钟内,每天可重复数次。抬头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宝宝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儿时期就经常进行俯卧位练习的婴儿,满1个月的时候就能将头抬起数秒,头能摆正不歪,抱起来时脖子不会太软;2个月时可以在俯卧位抬头呈45度,到了3个月时就能用双臂支撑着挺起头和胸部,上举到90度。抬头练习不但能锻炼颈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宝宝的发育,而且宝宝抬头后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会映入眼帘,他就能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未知世界;

⑵转头练习:让宝宝面朝前,背靠着大人胸腹,抱起孩子。宝宝的头颈部由于靠在妈妈身上,比较容易竖起头。此时,让爸爸或者其他人在宝宝旁边边用玩具逗引他边说:“宝宝看这边,爸爸在这呢!”宝宝会随着玩具出现的方向左右转头寻找,他会觉得很有趣。转头运动同样可以训练宝宝的颈部肌肉,而这种抱姿也为宝宝直视周围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每次练习5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⑶足蹬练习:宝宝俯卧练习抬头的时候,会存在匍匐反射,双下肢仍然交替做蹬的姿势。这时用手顶住宝宝的足底,给他一点蹬的力量。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⑷翻身练习:3个月时,让宝宝仰卧,在宝宝的一侧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训练他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开始时家长用手托住婴儿一侧的手臂和背部慢慢推向一侧,帮助小儿翻身。冬天衣服穿得比较多,翻身可能有一定困难,可以安排在临睡前或洗澡前练习。每日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锻炼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加;

⑸扶站练习:宝宝2-3个月大时,用双手托住婴儿腋下使其站立,让他体验直立的感觉,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⒉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精细动作训练

1个月

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多动手,大脑才能聪明,切不可怕小儿抓脸便给他戴上手套,或捆起来不让动。应当创造条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让孩子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使孩子心灵手巧。

手的运动:解开宝宝袋,平放在床上,让他自由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

2个月

手的被动抓握:经常抚摩小儿双手,促进抓握反射,将哗铃棒的小棒放入婴儿的手心,婴儿会马上抓住小棒,大人用手握住婴儿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婴儿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抓握:可以把质地不同的旧手套洗净,塞入泡沫塑料,用松紧带吊在婴儿床上方其小手能够得着处,父母帮助婴儿够握吊起的手套,让小手抓握毛线、橡皮或皮手套,还可使婴儿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此时婴儿喜欢手甚至胜过有声有色的玩具,看到自己的小手亦倍感亲切;

看小手:两个月的婴儿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吸吮自己的手,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不仅不能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宝宝玩手,比如,手上拴个红布,戴个哗啦作响的手镯等;

坚持“行走”练习:新生儿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如果每天坚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坚持,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婴儿在10个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对早产婴儿、佝偻病患儿不宜练“行走”。

3个月

够物抓握:这个月宝宝双手能在胸前互握玩耍,要给孩子更多够物抓握的机会,可以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玩具,扶着他的手去够取、抓握、拍打。悬吊玩具可以是小气球、吹气娃娃、小动物、小灯笼、彩色手套、袜子等,质地应多样化,利于手部触觉训练。每日数次,每次3~5分钟。

4个月

够取悬吊的玩具:够取眼前用绳子系着的晃动的玩具,要经过许多步骤: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远。宝宝再伸手,玩具又晃动起来。经过多次努力,宝宝终于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将它抱住,宝宝会兴奋得咯咯大笑。大概要到5个月时宝宝才能用单手准确够取;

准确抓握:把宝宝抱至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其练习抓握。每次放3~5分钟,经常变换,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并记录能准确抓握的次数;

见物伸手并朝物体接近:一人抱着孩子,另一人在离孩子1米处用玩具逗引他,观察他是否注意。与玩具接近,渐渐缩短距离,让孩子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如果孩子不会主动伸手朝玩具接近,可引导孩子用手去抓握玩具,去触摸、摆弄玩具。

5个月

伸手抓握:将小儿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气球等物品,物品可从大到小。开始训练时,物品放置于孩子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远一点的地方,让他伸手抓握,再给第二个让他抓握,观察宝宝是否会把物品传给另一只手;

手指的运动: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易于孩子抓握)放在孩子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的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再训练小孩做推、捡等动作,观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

6个月

够取小物体:继续让小儿练习够取小物体,物体要从大逐渐到小,从近逐渐到远,让小儿练习从满手抓到拇、食指抓取。

扔掉再拿:让小儿坐着,给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小儿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犹如“狗熊掰棒子”;

选择物体:可同时给小儿2~3件种类相同但形状或颜色不同的玩具,让小儿进行选择,以此建立“比较 ” “分类”的概念。

玩具倒手:在和小儿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让小儿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小儿就会飞跃到“玩具倒手”。

7个月

抓握:让小孩练习用手抓起小积木。把宝宝熟悉的积木块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积木,每日练习数次;

对击玩具:继续训练小儿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宝宝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家长鼓掌奖励。选择各种质地的玩具,让孩子对击各种声音,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8个月

捏取:让小孩练习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小儿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大人要陪同孩子玩,以免他将小物品塞进口、鼻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会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这是人类才具有的高难度动作,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食指的技巧:宝宝会用食指深入洞内钩取小物品,如果棉被或睡袋有破缝,宝宝就会钩出棉花塞入嘴里。用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拨转盘、拨球滚动左右、按键等。小药瓶也有用,但瓶口要大于2厘米,防止手指伸入后拔不出来。

9个月

放手:和小儿玩多种玩具,训练他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

投入:在小儿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小儿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小儿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

滚筒:将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孩子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他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做对了,给予鼓励。他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10个月

放进去,拿出来:在训练小儿放下、投入的基础上,把宝宝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 “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件地拿出来,让他模仿。这时你要指定他从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个(如让他把小猫拿出来),这样不仅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增强了认知能力。每日练习1~2次;

打开套杯盖:拿一只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孩子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只用大拇指与食指将杯盖掀起,再盖上,反复练习,做对了称赞他。用塑料套杯或套碗,让宝宝模仿大人一个一个套,以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的发展。

11个月

乱涂乱画:可给宝宝笔和纸,笔以彩色蜡笔为宜,先训练扶着他的手学握笔,再在鱼眼睛处点上小点,他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兴奋,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实际上是胡乱涂画;

将书打开又合上:听过用书讲故事的孩子,懂得将书打开又再合上。未听过用书讲故事的孩子,不懂得翻开书页,只会双手拿书调来调去,不会掀开。无论是否听过故事书,或是否会开合,只要小儿爱玩弄书本,就有教育效果。给宝宝翻的书最好画面大一些,字大而少,故事有趣。在翻书中培养宝宝的专注、喜欢读书、爱学习的性格,“圣童”的学员7~8个月就喜欢翻书,喜欢听讲故事了。

12个月

翻书:拿专供婴儿阅读的大开本彩图、薄而耐用的书,边讲边帮助他自己翻着看,最后让他自己独立翻书。家长观察孩子是否顺着看,从头开始,每次翻一页还是几页。孩子开始时可能不分倒顺和次序,要通过认识简单图形逐渐加以纠正。随着空间知觉的发展,孩子自然会调整过来;

手的动作:继续和小儿玩多种玩具,加强手的动作练习,如用积木接火车,搭高楼,可达2~5个。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饭,和同伴相互滚球或扔球玩,打开盒盖或瓶盖从中取东西等。

13个月

此期小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应和宝宝开展很多动手游戏,以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快速发展,学会许多操作技能。

盖盖,配盖:将用过的盒子、瓶子、杯子当玩具。家长先示范打开一个瓶盖,再盖上。然后让宝宝模仿。宝宝打开一个,再盖上,家长再给他另一个不同的,他又打开,盖上,练得熟练后,再练习给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盖。宝宝在这种开开、盖上、配盖的简单游戏中,大大促进了动作智商的发展;

倒豆、捡豆:备两个广口瓶子,其中一个放上豆子数粒,让宝宝练习倒豆,从一个瓶子倒到另一个瓶子,开始时,家长扶住瓶,以免瓶子倒,稍微扶一下往里倒的那只手,对准瓶口往里倒,慢慢就不往地上洒了。备两个小盘和两个瓶子,让宝宝把盘子的豆子捡到瓶子里,大人和他一块捡,看谁快,宝宝如果都能放到瓶子里,就鼓励,或发小红五星以示奖励。

搭高楼:搭积木是宝宝空间知觉和手—眼—脑协调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始搭时总搭不上,放歪或掉下来,家长在旁稍微扶一下,放一个,要拍手给以表扬,以增强宝宝搭高楼的兴趣和成功的满足;

套塔:家长示范,将一个彩环套在垂直的塑料桩(或木桩)上,然后让宝宝模仿一个一个往上套,套上一个,鼓励宝宝,如拍手,或者说“啊,宝宝真棒”,“啊!套上了”,“噢,宝宝成功了”,待宝宝熟练后,便可让宝宝按颜色或者大小顺序套成彩色塔;

插片:此游戏需要更高的协调能力和手部小肌肉关节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家长先示范,由简单到复杂,让宝宝学着插插片,练习造型。

14个月

接龙:用积木接龙,大人先示范,后让宝宝自己接,同样也可接火车,接好后,予以鼓励和赞扬;

穿珠子:家长先示范,然后扶着让孩子穿,如果不会,可练习穿塑料的,穿上后,表扬,并牵着塑料绳两端和孩子一起抡,以激起宝宝对这种因果关系的专注和思考。

15个月

摆积木:能自己用3~4块积木“搭高楼”,或排5~6块“接火车”。大人不在时能自己玩 1~2分钟;

用手指将小球投入杯内:大人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稳小球,拿到杯口时说“放开”,让小球落入杯内。孩子拿球时,大人也告诉他拿到杯口时“放开”。当孩子放入第一个球,家长点头表示赞同,以后孩子会继续将桌上4~5个球准确地放入杯内。倒出,放入。这是手—眼—脑协调不可忽视的训练,切不要怕白浪费时间而不引导孩子做此游戏。

16个月

穿珠子:用塑料绳穿固定瓶盖的小环,学会将绳子放入小眼内之后,再让孩子学穿大的别针后面的圆孔,逐渐孩子穿算盘珠子、扣子;

投小球入瓶中:示范用食指、拇指拿稳小球,拿到瓶口时手放松后,使球落入瓶中。熟练后可以计算每分钟孩子能准确投入几个。

17个月

穿珠子:会用绳穿上几个珠子。孩子会将绳子穿入小孔内,但要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这个动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渐渐可加快速度,并提高准确性,这是手—眼—脑协调训练的好方法;

开门:会拧开门把,推开门,或者会拉开横栓和扣吊,打开柜门,有些孩子会将钥匙插入锁眼,学着转动开锁。

18个月

倒来倒去:会用手泼水或用塑料小碗装满水倒来倒去。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将小瓶小碗装满水让它们沉到水下面,又将水倒空使小瓶小碗浮在水面;

玩沙:用玩具小铲将沙土装进小桶内,或者用小碗将沙土盛满倒扣过来做馒头。孩子玩的沙土要先过筛将石头和杂物去掉,用水冲洗过。每次玩之前要用带喷头的水壶将沙土稍微浇湿,以免尘土飞扬。玩耍完毕用塑料布将沙土盖上。玩沙是促进皮肤触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19个月

穿珠画画: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用尼龙绳穿珠子,用筷子夹菜,解系按扣等,要边示范边让小孩学做,反复练习。会正确握筷子后,可以用筷子吃饭。诱导孩子涂涂画画,如画直线、圆、曲线等。拼图是一种很好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训练,家长可将一幅图如人头像或一个水果剪成两瓣或三瓣,让孩子试拼图,你先示范,然后让孩子模仿;

玩套叠玩具:套碗、套塔、套桶等,是一种按大小次序拆开和安上的玩具。大人可以示范指导孩子按次序装拆,孩子会聚精会神地自己尝试。既培养了专注能力,又学会了大小的顺序。孩子通过用手操作,眼看实物一个比一个大,渐渐体会了数的顺序和空间感知能力。

20个月

手的操作:在小儿真正形成大小、多少概念的基础上,再教孩子给物品配对。先配形状大小的同类物,如塑料瓶和瓶盖,即大瓶配大盖,小瓶配小盖,以及为两只鞋、袜、手套配对,动物亲子配对等;

倒米和倒水:用两只小塑料碗,其中一只放1/3碗大米或黄豆,让孩子从一只碗倒进另一只碗内,练习至完 全不洒出来为止。再学习用两碗倒水;

按大小套桶:按大小顺序套上6~8层的套桶,能分辨一个比一个大的顺序,而且手的动作协调,能将每一个套入,并且摆好。

21个月

手的操作:继续练习手的精细技巧,如用面团示范捏成盘子、碗、勺等,鼓励小孩子模仿去做;

定形撕纸:用缝纫机把纸扎出一定形状,按照针孔撕纸,使之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宝宝学做;

拼出4~6块切开的图:家长利用一图一物的美丽图片裁成4~6块,让孩子自己拼上。拼图能锻炼孩子从局部推及整体的能力,又可练习手的敏捷准确能力。

㈡智力开发

⒈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认知能力训练

1个月

视力集中:在小儿卧位的上方,挂一些使之感兴趣的能动的物体,如彩色的花环、气球等。每次一件,定时更换,最好是红色、绿色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触动这些玩具,能引起小儿的兴趣,使他的视力集中到这些玩具上,每次几分钟,每日数次。研究证明,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形对新生儿最有刺激性。在床栏的右侧挂上家长自画的黑白脸形,大小与人脸相仿,先画似母亲的脸形,让婴儿在觉醒时观看,父母可用钟表记录婴儿集中观看的时间。新的图形会引起婴儿注视7~13秒。当婴儿看熟了一幅图后,注视时间缩短到3~4秒就应该换另一幅图。婴儿注视新图时间越长就越聪明,由于注视比逗笑出现较早,所以观察注视时间是婴儿第一个智力测验方法。婴儿以时间反应来区分新图和旧图,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所以可用墨笔画女孩男孩的脸形、竖形条纹、斜形条纹、葡萄状、棋盘状、地图状等供婴儿观看,边说话边逗笑以缓解疲劳,使这种视力分辨与视力记忆训练成为快乐的活动;

视听定向:距小儿眼睛20~25厘米处,将彩色带响声的玩具边摇边缓慢移动,使小儿的视线随玩具移动;或和小儿面对面,待小儿看清你的脸后,边呼喊宝宝名字,边移动脸,小儿会随着你的脸和声音移动,以此可以促进宝宝视听识别和记忆的健康发展。新生儿盯人(生物视定向)比盯物(非生物视定向)更有兴趣。

2个月

视力集中:继续按1个月时那样训练,当小儿视力集中时,可将人(或物)距离变远;也可把宝宝抱起,让他观察眼前出现的人(或物),待视力集中后,缓慢移动人(或物),让其追视。宝宝喜欢看彩色的图画,开始表示自己的兴趣。当看到喜欢的图画时会笑,看个不停,挥动双手想去摸;看到不熟悉的图画时,会因为新奇而长久注视,记录宝宝所表示的偏爱,作为日后进一步培养的参考;

视听定向:将各种发声体(橡皮捏响玩具、八音盒、动物琴、哗铃棒等),在宝宝的视线内弄响给他听,缓慢、清晰、反复地告诉他名称,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他追声寻源。父母要细察婴儿对胎教录音和父母唱歌的兴趣,看他听到哪一段时表情安详、不哭闹,或者笑、手舞足蹈、表情兴奋,让他经常反复听,观察他感兴趣的部分,并作记录。注意视听训练的声响不能太强、太刺耳,要柔和,否则形成噪音,妨碍听觉统合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日后的拒听;

嗅、味觉训练:胎儿在7个月时就具有闻气味的能力。出生后对香味、酸味等相当敏感,你可以拿醋瓶盖让宝宝闻一闻,他会表示不喜欢;胎儿在5个月时其舌面的味蕾对酸、甜、苦、辣、咸有了感知觉辨别能力,出生后应当创造条件,如抱宝宝到餐桌旁看大人吃饭,闻闻饭菜香味,用筷子头蘸点菜汁,让宝宝尝尝各种菜汁的味道。这些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是日后孩子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是不可缺少的“感知觉”教育内容。

3个月-4个月

视线转移:在原视听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儿觉醒时多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或物)训练,让小儿的视线从一个人(或物)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例如,母亲在床右侧同宝宝讲话,父亲突然出现在床左侧并且鼓掌,宝宝会马上将视线转移去看父亲。也可用滚动的球从桌子一侧滚到另一侧抱着孩子观看,这时宝宝可以追视达180°。宝宝最喜欢观看快跑的汽车、会飞的鸟儿、会跑的猫。经常让宝宝到户外观察活动的物体,能扩大其认知能力;

亲近母亲:母亲走来时,宝宝显出快乐和急于亲近的表情,有时还会呼叫,手舞足蹈。只有经常和宝宝逗乐的父亲才能引起宝宝这种亲切的激情。亲近母亲是宝宝到3个月时出现的情感,到6~7个月时就越来越明显,以致拒绝生人到“怯生”的程度;

该动哪一个肢体:用松紧带在床栏上吊响铃,另一头拴在宝宝的任意一个手腕上。父母先动松紧带使响铃发出声音,开始宝宝会全身使劲摇动松紧带使铃作响,以后他学会只动一个手腕就将铃摇响。过1~2天,松紧带可拴在宝宝任意一只脚踝上,宝宝经过多次尝试也能让一个脚踝动就能使铃发出声响,可见宝宝已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当父母离开宝宝床铺时,一定要解开拴住的松紧带,以免宝宝在活动时将绳子缠住肢体而防碍血液循环;

触摸:继续训练触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儿至坐位,面前放上玩具(宝宝手一伸即可触到),让小孩可以自己伸手碰触。

5个月

寻找失落玩具:将带响的玩具从孩子眼前落地,发出声音,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随,伸头转身寻找。如果能随声追寻,可继续用不发声的绒毛玩具落地,看看能否追寻,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励;

认识物名,从看到指:自从上个月学会认灯、花、鸡、猫等物名后,鼓励宝宝在听到物名后不但用眼睛看,而且还用手去指。指认物名是第5个月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宝宝的手去指,去触摸,以促进手 -眼-脑的协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会说的。指认物名是练习听声音与物品的联系,记住学过的东西。要经过逐件物品反复温习才能记牢;

找铃铛:大人轻轻摇着小铃铛,先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走到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在身 体一侧摇响铃铛,同时问他“铃在哪儿呢”,逗他去寻找。当孩子头转向响声,大人再把铃摇响,给他听和看,让他高兴。然后当着他把铃铛塞入被窝内,露出部分铃铛,再问“铃在哪儿呢”,大人用眼示意,如果宝宝找到,就抱起宝宝亲亲,以示表扬。

6个月

认生:对陌生人开始躲避,将脸扑向母亲怀中,害怕或者哭闹。怕医生、护士和保育人员,也怕新来的保姆。但是能记得不在一起的熟人,如爷爷、奶奶及有来往的亲朋。所以母亲如在6个月后要上班就应及早安排,早请保姆来或早些接触亲属,慢慢与宝宝接触,待熟悉之后才能在母亲上班后照料婴儿。婴儿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事物要由父母陪同,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事物。有些婴儿害怕大的形象玩具,母亲陪他一起玩,熟悉之后才渐渐消除恐惧;

以哭表示反抗:4个月之前婴儿从不能觉察消失了什么,5个月后,能听到或追随失落之物转头寻找,6个月才能真正觉察别人拿走自己正在玩的东西,而且反抗强烈,这是认知上的飞跃。

7个月

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大人与婴儿对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说“鼻子”,然后把住婴儿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说“鼻子 ”。每天重复1~2次,然后抱 宝宝对着镜子,把住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复说“鼻子”。经过7~10天的训练,当大人再说“鼻子”时,宝宝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这时大人应亲亲他表示赞许;

寻找小物:将药丸子的蜡壳,或漂亮颜色的糖豆,投入透明的瓶内,盖上,宝宝会拿着瓶子摇,看着蜡壳或糖豆;如果将此瓶放入大纸盒内,宝宝会将瓶取出,继续观看蜡壳或糖豆,寻找蜡壳或豆是否仍在瓶内。在寻找小物的游戏中,物质永久性的概念就在无意识探索之中建立进来。

8个月

继续认身体部位:让小孩看着娃娃或他人,家长可用游戏的方法教认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让小孩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大人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睛呢?”帮他指自己的眼睛,逐渐小儿会独立指眼睛;

感知:继续给小儿抚摸、亲吻,如配合儿歌或音乐的拍子,握着小儿的手,教他拍手,按音乐节奏模仿小鸟飞,蹦砕身体;还可以让他闻闻香皂、牙膏,尝尝糖和盐,培养嗅觉感知能力;

寻找盖着的玩具:用手绢盖住宝宝正在玩的积木,看他能否揭开手绢将积木取出。也可用塑料杯、盒子或一张纸趁他玩得高兴时将玩具盖住,看他能否将玩具找出。如果不会或者要哭,就将玩具露一点出来,让他自己取出。

9个月

识图认物:给小儿看各种物品及识图片卡、识字卡,卡片最好是单一的图,图像要清晰,色彩要鲜艳,主要教小儿指认动物、人物、物品等。第一次可用一个水果名配上同样一张水果图,使孩子理解图是代表物。认识几张图之后,可用一张图配上一个识字卡,使孩子进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图和物。由于汉字是一幅幅图像,所以多数孩子能先认汉字,后认数字。初教时每次只认一图或一物,继续复习3~4天,待孩子在会说图名时能从几张图中找出相应的图,记住了再开始教第二幅。学习的速度因人而异,不要和别的同龄孩子攀比。认汉字先从孩子最喜欢的图入手,不必考虑笔画多少。认字与写字不同,认字是图形印象,只要孩子高兴,笔画再多也能认;

接近生人:母亲抱起宝宝,让他接近生人。过一会儿,生人可给宝宝一个小玩具,同他玩一会儿让宝宝渐渐放松,同他笑笑,当宝宝报以微笑时才向他伸手。生人接抱时母亲仍在近旁,使宝宝有安全感。宝宝可以随时再向母亲伸手,这才放心接近生人。那怕一次生人只接抱1秒钟,有过几次这种体验,孩子就敢于接近生人和接近新事物了。

10个月

用食指表示1岁:当大人问宝宝“你几岁了”时,母亲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几次之后,宝宝会竖起食指表示1,如“你要几块饼干”,他会竖起食指,表示要1块。母亲只给他一块,让他巩固对 “1”的认识;

模仿动作:和小儿一起玩,训练小儿有意识模仿一些动作,如自己拿着碗喝水,拿勺在水中 搅一搅等,每次可教一个动作,反复教至学会;

识图、识物、识字:继续认识图片卡及各种物品。待宝宝认识4~5张图片后,让他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你就要大加赞赏和鼓励。在图卡中加入1~2张字卡,宝宝也能找出。指认身体部位3~5处,通过镜子做游戏,与大人面对面地学习,宝宝可以认识脸上器官、手、脚、肚子等部位。

11个月

大和小:将宝宝喜欢的大的和小的饼干各一块放在桌上,告诉孩子,“这是大的”,“这是小的”。用口令让他拿的大的和小的,拿对了就让他吃,拿错了就不让他吃,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分辨大和小,再用玩具和日常用品让孩子复习,以巩固大和小的概念。玩大小积木是更好的游戏,如玩“大的在下,小的在上”“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等;

会指图中特点部分:将宝宝带至动物园或用动物画书,说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如小白兔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娃娃的大眼睛等。父母除了告知图中的物名外,还要让孩子注意事物的特点。复习几次后,可以问“兔子有什么?”孩子会指耳朵作答。内容每次不宜过多,从一个开始练习,时间1~2分钟,不宜太长,必须是宝宝感兴趣的东西,不能强迫指认。

12个月

学认红颜色: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他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色”,他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的,孩子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3个红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是较抽象的概念,要给时间让孩子慢慢理解,学会第一种颜色常需3~4个月。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千万勿同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易混淆。

13个月

大人示范将圆形、方形、三角形板放入相应的洞穴内,孩子开始模仿。先让孩子拿一个圆形板,宝宝开始可能放不准,往这里放一下,往哪里放一下,最后总算放进去了,高兴极啦,你鼓励他,他也十分高兴地连拍手带笑,兴趣促使他继续放方形、三角形,最后总会放进去。如果买不到形板,可用硬纸盒(如点心盒)自己制做;

认色:大人有计划地和宝宝开展认色游戏,先认红色(或黄色)。可以把日常接触的常用的物品分类,创造认颜色的环境,比如,红帽子、红毛衣、红袜子、红汽车、红气球、红旗等,把这些相同色物品放在一起,问宝宝“哪个是红的”,待宝宝认识后,可以让宝宝从不同色物品中挑出红的,重复多次后,才能记住,不要急于变换不同的色;

分清大小和多少:先选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西红柿或其他实物放在一起,告诉宝宝哪个大,哪个小 ,并要让他摸一摸,比一比,然后,让他把大的拿给妈妈,看他会不会。你还可以念个儿歌,以增强记忆,发展思维能力,如:排排坐,分苹果,大的给奶奶,小的留给我。把实物(如水果)分成多少差异较大的两堆,让宝宝认哪堆多,哪堆少,同时用手指数一数多多少;

指认图:经常给宝宝看幼儿图书,如《婴儿画册》、《幼儿画报》、《儿童童话》、《小木偶奇遇记 》、《三毛流浪记》、《格林童话》等,并读给宝宝听,使他能正确认识和听懂各种名称,大人提问时能用手指出。

14个月

指认红色:将不同颜色的塑料玩具摆在桌上,让孩子从中找出哪一个是红色的。如果不会,家长可以示范,多次练习,让孩子学会挑出红色的。如果连续几次都确实能挑出红色,就可以再教第二种。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认黑色,因为对比度大,颜色明确。另一些孩子则喜欢先学黄色。选择第二种颜色可因人而异;

认识自己的东西:孩子的用品要放在固定位置,让孩子找自己的毛巾、水杯、帽子等,也可进一步让 孩子指认妈妈的一二种物品;

认识物品:与小儿一起看图片,让他熟练说出各种物体的名称的同时,告诉他每种物品的简 单用途及关系等,并经常带小儿出去玩,让他认识外界的更多的东西;

认识圆形:在孩子学放形板同时,让孩子找出哪一个是圆的。孩子最先会认圆形,但很快就能确认方形和三角形;

谁画得更长:拿棍子在土地上画线,比一比谁画得长。孩子画得不直,同大人比就会使他画得 渐渐变直和变长。

15个月

模仿游戏:继续和小儿玩各种模仿游戏。如擦桌子时给他一块小布模仿。能和大人边干边玩,家长边干边讲。并提供条件让孩子做生活模仿游戏,如给布娃娃喂饭,替娃娃盖被子等,从而培养小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说出动物名称:搜集动物图片若干张,一张一张地教给孩子认识,注意把动物外形的主要特征教给孩子认识。开始训练先教给他认识一种,然后再教他认识第二种,第三种,看看他对哪一种最感兴趣,边认边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使学习非常有趣;

看书,翻书:多给小儿看图画书,用小儿能理解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事物关系。孩子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记住故事情节。同孩子一起看书时边看边问,你会发现孩子有心领神会的能力,能用声音和表情回答。看书时让小孩自己翻书。

16个月

模仿操作:每日有一定的时间与小儿一起动手玩玩具,如搭积木,插板等,给小儿做些示范 ,让小儿模仿。还可以不同大孝形状的瓶子配瓶盖,将每套玩具放回相应的盒子内;

翻书找画:购买一套适合婴幼儿的读物。每次翻开婴幼儿读物中的一页,把书中的主要事和物讲给孩子听,然后把书合起来,再让孩子找到那一页。开始要帮助他回忆要找的东西,并教他从前往后逐页查书的习惯,再训练他独立查找;

画画:继续让小儿学画,教小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并让小儿模仿画出清楚的笔道;

配对:将两个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将完全相同的小图卡在一起,让孩子学习配对。在熟练的基础上,将两个相同的汉字卡混入图卡中,让孩子学习认字和配对,也可写阿拉伯数字1和0。

17个月

插入与拔出:多和小同伴儿玩插拔游戏,如在盛有沙子的盒子里,让孩子将4支红、黄彩笔一 支一支依次 序插入沙中,笔与笔之间有一定距离(间隔2~3厘米),先练习横排插入,然后拔出;

教认颜色:继续教小儿认识颜色,搜集红、黄2种颜色的多种物品,如用红色的丝带捆红色的书、红上衣、红鞋;再拿出红扣子、红盒子、红粉笔等物品,一一让孩子识记,使孩子能从各种物品中认识红色和黄色的共同特性,并温习黑色;

感知学习:握住小孩的手触摸热粥碗,然后问他:“烫吗?”多次练习后能形成条件反射,再遇到热粥、热水时他知道烫而缩手,还能说出“烫”这个词。再让孩子尝冰棍说“真凉”,用对比强化感觉。猜用布盖着的东西,如碗、勺子及玩具,让孩子通过手的触觉去认出东西;

排位置:用大纸画一个脸,再用小的片块画上脸部器官(眉,眼,鼻,口,耳),让孩子摆在正确的位 置上。然后再帮助孩子将画好的身躯、四肢、手足、衣服等摆正。

18个月

认识1和2:孩子开始学习用两个手指表示2,竖起拇指和食指表示要两块饼干及两块糠果。会摆两块积 木表示2。可趁势让孩子认数1和2;

认识图形:和小儿一起看图片,边指画面边说:“这是一个方盒子,那是一个圆皮球。”反复教认后, 找实物辨认,如圆气球、方面包;

认识颜色:小儿能准确地认识红色后,逐渐把黑、白、黄、绿等比较鲜明分辨的颜色反复练习。重点要分清近似的颜色,如区分黄色和白色;

绘画:边教画边复习图形,把着孩子的手教他画直线、竖线;

认识自然现象:继续注意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启发小儿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如观察早上天很亮 ,有太阳出来。晚上天很黑,有星星和月亮。有时没有太阳,是阴天,或者下雨和下雪,有时刮大风。在下大雨时会出现闪电和雷声。通过家长讲述,使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19个月

认识性别:结合家庭成员教孩子认识性别,如“妈妈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逐渐让小孩能回答“ 我是女孩”。也可以用故事书中图上的人物问“谁是哥哥?”“谁是姐姐?”以认识性别;

学数数:幼儿对物品大小数量的认识是在对实物的比较中形成的,搜集大小质地不同的各类小物品,如积木块、贝壳、钮扣、小瓶盖等,尽量让孩子用眼看,动手摸,张口讲,通过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比较认识物品的大小和数量。还可配合教点数,如口读数1,手指拨动一个物品,读2,用手指再拨动一个小物品,读3,再拨动一个物品, 教点数1~3。学拿实物“给我1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等;

长短与多少:用两支长度不同的铅笔让孩子分辨哪支长,哪支短。再辨别筷子、绳子、辫子、 裙子的长短。结合生活实际,如分苹果,让孩子懂得多少,和大人比个儿知道高矮,翻书知道厚薄等;

前后和上下:让孩子将两手放身体前面和后面,或把物品放在身前和身后,使孩子明白前后。然后让孩子 将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面或下面,练习分辨上和下;

学习物品属性:对物品属性的认识,是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的。孩子最喜欢认水果、点心、糖 的名称,也渐渐学会饭菜的名称,知道这些都能吃。孩子认识自己的玩具名称,知道玩具不能吃。最后才学会生活用具和衣服的名称,将用的和穿的分开。

20个月

认识数字1、2、3和若干个汉字:孩子易于以形象区分事物,如“线条1”,“鸭子2”,“耳朵3”。汉字近似图形,较容易分辨;

知道该怎么办:口渴时要喝水,肚子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冷了要穿衣,热了要脱衣,病了要上医院,家中没有饼干要出去买等;

容量多少:用一大一小的塑料瓶,让孩子用水将小瓶装满,再倒入大瓶里,再从大瓶倒入小瓶,以建立容量大小的概念;

辨图形和颜色:识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在认识红、黄、黑的基础上, 学认绿、白、蓝。

21个月

写数字和简单汉字:教小孩学习写数字。先学写近似的数字,如会写1,再学写4,然后再学写2和3。也可以写简易汉字,如一、二、工、土、人、大等;

认职业:让小孩懂得人的不同职业。如医生、护士、售票员、司机、老师、邮递员、炊事 员、演员等。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

认时间:“吃过早饭可以到院里玩耍”“等爸爸下班回家”“吃过晚饭该睡觉”“等睡醒后再 ……”;

学习数数:继续教小孩口头背数,顺序背1~10,反复练习熟记后,再背11~20;

食指点数:幼儿数数口手不一,所以,应教孩子用食指点着数子或实物点数,先训练从1到3点数,示范按数取1~2件物品 ,如“给我一块糖” “拿2块积木给爸爸”,更重要的是教小儿分类、比较等数概念;

辨认方向:继续培养小孩的分辨力,如把玩具放在桌子上椅子下,抽屉里,盒子外等。大人和孩子一同站在大镜子前玩分左右的游戏。按口令摸自己的“右眼睛”、“左耳朵”、“左肩膀”、“ 右膝盖”、“右胳臂肘”、“左眉毛”、“右耳垂”等。使孩子进一步认识身体 部位和分清左右;

取放物品:训练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孩子的玩具、衣服、鞋袜等,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玩具要放在孩子容易取放的地方),并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置的位置。孩子要玩具时,开始要与孩子一起去拿,玩完后,教他放回原处,逐渐让他自己取放。

22个月

认识职业:继续教小孩识别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警察等不同职业,并理解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复习家庭照片,看看亲友们是干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有什么特殊的业绩;

包剪锤游戏:先让孩子理解布包锤,锤砸剪,剪破布的关系,同孩子边玩边讨论谁输谁赢。然 后让孩子自己判断,让他学会鉴别包、剪、锤游戏中的输与赢;

点数:继续结合实物练习数数,小孩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3后,继续训练按数拿取,如 “给我1块 ”“给我2块”或“给我3块”等,反复练习,如确实无误再练点数拿取四块糖、五块积木等;

按外观分类:把小孩“百宝箱”内的玩具倒出来,让宝宝按照玩具的颜色、大小或形状逐步学习分类。首先以颜色分类,先将红色的挑出,再将黑色的挑出,渐渐就可以分出混合的各种颜色。进而学挑大小,从红色中挑大的,再从别的颜色中挑大的,各种颜色再分大小两堆。然后在每堆中挑出圆形、方形、三角形,使孩子学会按外观分类;

认住址:认自己家的楼号、楼层、门牌号、街道胡同名称等巩固孩子记数据的本领,让孩子记住家的楼号、单元门号、楼层和门牌号,如三号楼二单元405,即3-2-405。进一步学习居住的街道名称、胡同或里弄的名称,使孩子能记住自己家庭住址。如果家中有电话,也可让孩子记住电话号,学习在电话亭同妈妈打电话。这是一种十分必要而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在3岁前后学会;

介绍自己和家庭:能说清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性别,或者说出简单的住址。小孩能自己说清楚父母 姓名、工作单位、做什么工作;看自己的相册,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看家庭相册,能介绍亲属关系及他们的职业。如果他们不在同一地方居住,用地图指出他们所在的地名和位置。这些本领要分开逐样练习,学会一样,表扬一次,使孩子很有自信地记住自己和家庭的事,成为家庭的一员;

常识:懂得冬天冷,穿大衣,该吃涮羊肉和火锅。夏天应穿单衣,该吃冰棍和西瓜,能准确辨认4~6种颜色及3~4种几何图形;

数数:当小孩能背数1~10之后,要养成记物数数的好习惯,以巩固数的概念。并开始训练序数,如数1时,放1块积木,数2时,放2块积木,提问“1和2相比哪个多”,启发小孩说出2个比1个多,2比1大,照此训练到5,还应教他复述5位数(如27058、45296);

分类:能按吃、穿、用、玩等用途将日常物品分类。挑出哪种不能吃,如在“香蕉、桃子、桌 子、梨”, 孩子会敏捷地指出“桌子不能吃”。又问“毛衣、长裤、鞋、娃娃哪种不能穿?”孩子会指出“娃娃不能穿”。家长可以提出上述类似的问题,让孩子将物品的用途分清楚,以提高分辨能力。

⒉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语言训练

⑴1岁以内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种声音便是“哭”。长到2~3个月大时,宝宝能发出“咿咿啊啊”等声音。大部分宝宝到了8个月大左右,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还可发出一些单字。

①通过眼睛启发宝宝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宝宝沟通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眼光的交流。而宝宝通过大人的目光,聆听声音,熟悉大人的表情,即可奠定对“说话”的了解和这种交流方式的认识;

②生活中的一切皆语言

生活中出现的小鸟叫声、水流的哗哗声、汽车的嘟嘟声等,都可以让宝宝接触和感受更加广泛的语言题材。另外,还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和宝宝说话,不要让宝宝生活的环境太过安静,因为生活中的一切声音,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最好的语言教材;

③每次和宝宝接触,都要与宝宝说话

与宝宝每一次的身体接触中,一定要与宝宝进行有声的交流,因为这样会让宝宝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听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在给宝宝喂饭、喂奶、换尿布、哄睡觉的过程中,都要养成积极和宝宝对话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宝宝的语言意识将有很大的益处;

④积极响应宝宝的呀呀自语

宝宝呀呀学语,表明宝宝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觉。此时一定要积极的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使宝宝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另外,在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时,可以一边和宝宝说话,一边抚摸着宝宝,以达到与宝宝交流的目的;

⑤鼓励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如说鼓掌、挥挥手说“再见”等,可以利用宝宝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经常练习,这样宝宝就可以马上记住了;

⑥让宝宝与父母一起寻找目标

宝宝对于大人在做什么、说什么总是觉得很好奇,因此,可以让宝宝和自己往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以达到让宝宝亲眼、亲耳确认从大人口中说出的与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辨识与联想能力。

⑵1~2岁

1~2岁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说的意思,而且已经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如果经常和宝宝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丰富对话,宝宝将会更快的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律。

①教会宝宝正确发音

正确发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如果发音不准确,宝宝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在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同时,首先应做到教宝宝正确发音。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先给宝宝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看见大人发音时的正确嘴型,并让宝宝仔细观察与模仿。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反复几次以后,宝宝就会试着发出正确的声音了;

②教宝宝说句子

1岁以前,宝宝学的是“树”、“狗”等一些单字,1岁以后,宝宝会说长一点的句子了,如,“好大的树”、“一只小狗”等。可以在宝宝已经弄懂这些短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新词汇来延伸连结出更长的句子,让宝宝练习比较复杂的句子;

③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

和宝宝说话时,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来帮助宝宝准确和形象的理解大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如,用手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配合说话做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但会增加说话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让宝宝更容易记住谈话的内容;

④经常带宝宝外出

可以经常带着宝宝到公园去游玩,或者带宝宝外出散步。外出时,应结合相关的事物,教宝宝说一些相关的词和句子。虽然宝宝对于大人所说的一些事物,未必一下子就能马上记住,但让宝宝多接触更宽广的视野,对他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⑤要有极大的耐性

1~2岁的宝宝对大人的话可能似懂非懂,而且自己能弄清楚的单字语言也十分有限,可这个年龄的宝宝偏偏又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往往会造成宝宝表达不是很清楚,或说话语速非常的慢。此时,一定要很有耐性地等待宝宝把话说完、并让宝宝讲明白。相信这种认可,会让宝宝找到更多的自信。也因如此,宝宝的语言能力自然就能得以迅速的提高。

⑶2~3岁

2~3岁的宝宝已能说较多的单字了,但有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困难,此时,他可能会反复地说“那个”、“不是”等字句,可多用叙述及形容句教宝宝说话。

①让宝宝多和别人交流

宝宝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宝宝说的话,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听懂,别人要知道宝宝说什么,还得通过父母的“翻译”。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宝宝不可能总是只跟父母交流。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多训练宝宝的发音,训练宝宝讲完整的句子,不要用幼儿式的语言和宝宝进行交流;

②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

和宝宝说话,应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的时候,即使父母知道宝宝说的“那个”是指什么,也最好完整地回答宝宝:“是这颗糖吗?”“是床上的那只小猫吗?”争取引导宝宝说出:“对,是那只小猫”等连结性句子。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不要拿“这个”让宝宝闭嘴;

③说较长句子时应注意分段

和宝宝说较长句子时,应时刻注意宝宝能不能听懂,最好能配合明显易懂的动作,将句子分成几段,清楚地说给宝宝听,这样宝宝理解起来也才会更加容易;

④经常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自己说出较长句子,或说出新学会的词汇时,一定不要忘了给宝宝一个吻并且称赞他,然后再轻轻地重复一次,这样宝宝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达是正确的,也才会更有兴致地说话;

⑤把宝宝说的话画出来

为提高宝宝的语言兴趣,可将宝宝说出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画面表现出来,以此增强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㈢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⒈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

3个月

生活规律: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定时大便,使生活有规律。

4个月

用勺舔食:用勺喂米糊或鸡蛋黄,能张大口舔食;

睡眠习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白天觉醒时间延长,晚上能睡大觉。

5个月

游戏:继续玩照镜子的游戏,和妈妈同时照镜子,看镜子里母子的五官和表情逗引宝宝发出笑声。还可做其他简单的游戏,注意反复和小孩玩藏猫游戏,鼓励他在拉开毛巾时发出“喵儿”的声音,以发展其抽象思维;

表情反应:继续训练小孩分辨面部表情,让他和你一起做惊讶、害怕、生气和高兴等游戏;

举高:孩子最喜欢让爸爸“举高”,然后再“放低”。家长一面举一面说,以后每当大人说 “举高”时,宝宝会将身体向上做相应的准备。在举起和放下动作时,要将孩子扶稳,千万不要做抛起和接住的动作,以免失手让孩子受惊或受伤。

6个月

自喂食品:继续练习让孩子自己拿着东西吃,如饼干、虾酥条等。

7个月

喝水:训练小儿从盛了水的杯中喝水;

交往:继续让小儿多与同伴交往,帮助他克服怯生、焦虑的情绪,引导他正确地表达情感。与同伴玩,是宝宝学习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

良好习惯:训练小儿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脸的习惯,养成定时、定地点大小便的好习惯,学会蹲便盆,大便前出声或做出使劲的表示。

8个月

学拿勺子:在喂饭时,大人用一只勺子,让孩子也拿另一只勺子,许可他用勺子插入碗中。此时,孩子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往往盛不上食物,但是让他拿勺子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自己吃饭,同时也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9个月

大小便坐盆:训练宝宝养成大小便坐盆的习惯。此时小儿尚不能完全主动表示,可在宝宝有便意时定地点、定时协助他坐盆;

配合穿衣:给宝宝穿衣服时要告诉他“伸手”,“举手”,“抬腿”等,让他用动作配合穿衣、穿裤。如果他还未听懂就用手去示范协助。经常表扬他的合作,以后他就会主动伸臂入袖,伸腿穿裤

10个月

捧杯喝水:鼓励宝宝自己捧杯喝水,由洒漏渐渐熟练到不洒漏,大人应放手让宝宝做;

穿脱衣服:穿脱衣服时教小儿配合,如穿上衣时知道把胳膊伸入袖内。

11个月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从小给小儿一个固定的坐位,让他养成安静坐着吃饭的好习惯;

学习用勺子:用一个玩具勺子在玩具碗内学习盛起小球、枣、药丸蜡壳等。有了这种练习,孩子渐渐懂得用勺子的凹面将枣或小球盛入,放到另一个小碗内。母亲表扬孩子“真能干”,为以后孩子自己吃饭打好基础。

12个月

控制排便: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并逐渐懂得要求坐盆,如便前自己找便盆坐下;

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不能包办代替,只能帮助,因为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使孩子快乐。能分享不同味道的食物,增进食欲。孩子自我意识随之增强,无意中感到自己会吃东西了;

脱帽和戴帽:会用手抓掉帽子,也会抓起帽子戴到头上,而且戴稳。孩子的动作并不精细,半圆形的帽子可以戴好,毛绒帽子就不会拉正,需大人帮助。最好先用稍挺括的布帽练习。

13个月

控制大小便:训练小孩能主动控制大小便,大小便时能用语言表达,并自己主动去坐便盆;

脱掉鞋帽:鼓励宝宝自己脱鞋帽,并放到固定地方。

14个月

良好生活习惯:继续训练小儿大小便坐盆。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想要排便时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掌握孩子排尿的间隔时间,适时提醒孩子坐便盆,使他习惯用便盆;

照料娃娃以培养关心别人:模仿母亲照料自己那样,看看娃娃是否饿了,冷了,有什么需要。用关怀的动作表示情感,照料娃娃以培养同情心。如看到其他幼儿哭泣会过去安抚之;也能受他人痛苦的感染,做出痛苦的表情,想办法安慰和减少他人的痛苦。所以不要反对男孩子玩娃娃,每个孩子都会喜欢拟人的娃娃和拟人的动物。

16个月

控制大小便:能够知道大小便前应该做的事情,减少失控的次数,逐渐学会自理;

认路回家:每次带孩子上街都要让孩子学认街上的商店、邮筒、大的广告画和建筑物等标志。回家时让孩子在前面带路。起初孩子能认识自己家门口,以后从胡同口就能认路,再过后就能从就近的东西认得胡同口而找到自己的家。经常去的奶奶家和姥姥家及熟人的家也能辨认路。

17个月

自己吃饭:用勺子自己吃饭,能将碗中食物完全吃掉,不必大人喂。自孩子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起,就让他自己吃。从减少喂逐渐到完全自己吃,不断称赞他吃得干净不洒饭;

脱去上衣和裤子:大人将扣子松开,让孩子自己脱下上衣。在学习脱去裤子时,先替他将裤子拉到膝部,由孩子脱下。以后提醒孩子自己先将裤子拉到膝盖处,再进一步脱下。每天睡前和洗澡之前都让孩子自己脱衣服,并养成习惯。

18个月

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抓住每一件小事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如让小儿自己一手扶碗,一用用勺吃饭。自己脱衣裤,脱袜,每次外出要让孩子自己把帽子戴上。可让小儿自己先试着做,必要时家长再帮助,主要是给小儿锻炼的机会。每日练1~2次,直到学会为止。

19个月

学穿鞋袜:孩子会穿无跟袜,将袜子套到脚上,但不会拉正后跟。孩子会将鞋穿到脚上,但分不清左右,要大人提醒。要鼓励孩子自己穿,可以提醒他学习分辨,千万勿包办代替。

20个月

会正确地洗手:拧开龙头将手冲湿,擦肥皂时要双手搓手掌手背和手指,然后将手各处冲净,关上龙头,认出自己的毛巾将双手擦干;

学习擦屁股:培养孩子大便时自动解开裤子蹲在便盆上大便,便后学习自己擦屁股,开始练习时,家长在旁监督,但不要包办代替,若擦不干净,再给一块纸,再擦一遍,直到干净,并表扬孩子“ 真能干”。

21个月

学习穿鞋、袜:孩子起床后自己穿袜子和鞋,提醒他拉正后跟,看看他是否穿鞋能分清左右,穿对了要表扬,不对就让他调正。

22个月

管理能力: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训练小孩的管理能力。如帮妈妈把洗晒干净的衣服叠好,并把爸爸、妈妈、宝宝的衣服区分开,而且学会放回固定的地方;

卫生生活习惯培养:会自己用肥皂洗手,练习洗手绢、袜子、玩具、娃娃衣物等小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自己穿脱单衣:从夏天起,自己学习穿脱背心和裤衩。秋天再学习穿无扣子的秋衣秋裤和毛衣。边穿边告诉他衣服的反正,使孩子高兴且愿意穿衣服。要鼓励他自己穿衣,自己脱衣服,每天坚持练习,直到学会为止。冬天如果穿得较多,有不方便扣的领扣及背后的扣子才让大人帮忙;

自理能力:培养小孩各种自理能力。如会在清洁台上洗手、洗脸,大便后学习自己擦屁股,必要时大人再帮忙。

⒉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
⑴第一阶段(0-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

婴儿通过自身发出的信号,如哭、笑、肢体动作、表情等对外界做出反应。其交往技巧主要是先天遗传的。两周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母亲和别人的心跳不同;三个月左右就能发出声音、特殊的婴儿式的“迷人的微笑”,从而激发他人的好感。

婴儿之间的交往很早就建立了,只是看起来有很强生物保护的本能。如,一个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哭,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婴儿也会一齐哭,这是一种声援、同情,或者叫响应。5-6个月以后,一个婴儿哭,另一个婴儿会注视甚至抚慰他;
⑵第二阶段(7-24个月):对抚养者依恋关系的建立。

6个月时认生了,这时的婴儿明显地将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区分开来。和母亲相处时很愉快,还会用哭闹来迫使母亲等被依恋对象回来。这时候,婴儿的爬行能力使他们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2岁的婴儿已经愿意到邻居家里,并且愿意亲近陌生人,不再像6个月时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
⑶第三阶段(24-36个月):发展伙伴关系阶段。

两岁的婴儿身体动作能力越来越像个大人。能够自由地走或跑,大大扩展了婴儿活动的空间,他(她)开始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第一反抗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他(她)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并且这也减轻了与母亲分离的痛苦。虽然他们还不能象大人那样去主动地打招呼,加入到其他小伙伴的游戏中,但他们自有办法。要注意的是,他们几乎没有用说话来表达交往的需要,按照成人的标准,三岁前的婴儿之间的言语交往是很不成功的,他们几乎都在各说各话。这时候的婴儿主要用身体动作或行为来表示自己加入和他们进行的游戏中去。所以,有许多婴儿用身体撞、挤、拉别的婴儿,都可能是一种交往的手段。

二、三岁的儿童也会产生最初的友谊,互相喜欢对方,但这并不长久,甚至在一个小时内就可能转换几个朋友。对婴儿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与自己玩了一会儿的人。在幼儿园里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但肯定不能维持到上小学。有些儿童天然地受欢迎,总有孩子围绕在他的身边;而另一些儿童可能总没人找他玩,总是一个人呆在那儿。
家长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在交往能力方面有好的表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三岁儿童的交往能力好坏不能预测他长大后的社交能力,很多幼年很内向的人成人后在社交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婴儿有好的交往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适应新的环境上较少遇到困难,也相应减少心理问题,当然更讨人喜欢。

⒊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培养良好情绪行为

情绪与良好情感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曾把幼儿看作是“情绪的俘虏”,具体表现在情绪容易波动,易受外界影响、易表现在外。如果幼儿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适时、适当的宣泄,积蓄过多,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如:身体不适、食欲不佳、难以入睡、经常作噩梦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

积极情绪与良好社会情感的培养对幼儿的行为、健康、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用诸如“你好” “谢谢你”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情感教,他主动小朋友打招呼,找一些互相关爱的材料来引导宝宝,鼓励孩子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懂得关心爱护他人,宽容、同情别人。

 
Copyright©2016-2024 杭州泓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1-86408329 18969179623 18868828895
公司地址:杭州市三里亭池塘庙路222号
本网站由198526杭州家政网提供技术支持!
浙ICP备16024259号
统计系统